Welcome Message

-青澀的我們將實踐開拓者的精神-

  創立社團之初,積極爭取社團資源,並爭取更多服務機會。

-成長中的我們正實現開拓者的理想-

  我們積極推動羅浮晉級,鼓勵團員參與校外的服務並有規劃的實施反哺。

-成熟的我們將樹立開拓著的典範-

  鼓勵晉級完成的服務員回來傳授經驗並參與反哺以提升課程品質,期望能夠

  有幼童軍以及行義團的加入,讓開拓者能夠成為更完整的組織。

                    開拓者的精神將持續的傳承下去!

Follow on Tweets

童軍簡介

Posted in

一、童軍運動的起源



「童軍」是Boy Scout的譯名。它是用野外生活的訓練方式,去培養少年成為一個快樂健康而有用的公民。對於童軍的起源,我們常說「童軍運動」是始於一個人、一個島和一本書。



「童軍運動」由英國陸軍中將貝登堡先生(Robert S. S. Baden Powell簡稱B-P)所創。1900年由於南非,梅富根城之役的勝利,使B-P成為家喻戶曉的英雄。令他十分驚訝的是他專為陸軍所寫的「斥堠術」(Aids to Scouting)一書在英國廣受歡迎,甚至被採用為訓練青少年的參考書籍。



這些事件給了B-P很大的啟示,他認為是幫助英國青少年成長、轉移社會風氣、陶冶健全品格,培養優秀公民的機運。於是他根據早年在印度、南非以及世界各地所獲得的體驗,到專門的圖書管理蒐集研究各個時代青少年的訓練資料。



1900年到1907年間,經過相當的探討,B-P在1907年夏天,帶領了二十名青少年到波里港的白浪海島(Brownsea Island in Poole Harbour)進行世界第一次的露營,結果證明這次露營是非常成功的。



1908年初,B-P寫了專為青少年訓練用的『童軍警探』(Scouting for Boys)每週二出刊一篇共計六篇,其中包含了多幅B-P親手繪製的插圖。不料這本書竟然影響了全世界的青少年,進而發展成為童軍運動。



童軍運動創始時,只有十一歲到十八歲的青少年參加童軍活動,他們從事於結繩、急救·········等戶外活動經過二、三年之後,一些年齡尚未達到十歲的幼童,也希望能參加童軍的活動。B-P為了滿足這些幼童,又著手進行適合幼童活動的研究,終於在1916年B-P選擇了曾經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吉卜林先生所寫的『叢林奇談』為背景的故事,出版了『小狼手冊』(Wolf Cub’s Handbook),並成立了幼童軍(Cub Scout)。



1918年,B-P又為了年齡超過十八歲,而想參加童軍活動的青年出版了『羅浮—成功之路』(Rovering to Success)一書,並設立了羅浮童軍(Rover Scout)。



1920年,第一次舉辦世界童軍大會(World Jamboree),世界童軍總部成立,貝登堡被推為世界童軍總監,童軍運動有了正式的具體組織。



因為一個童軍在參加三、四年的活動後,大都能提早完成當時的初、中、高三級晉程,在幾經研究後,又設立了十四歲到十七歲之間的行義童軍(Senior Scout)。



1970年代,各國為了因應學前教育的需求,復又設立了六到八歲的「稚齡童軍」,但各國各自採用了不同的名稱,如:加拿大、比利時、瑞典、日本、英國的海狸(Beavers),美國的小虎(Tiger Cubs)·········等。而我國則採用了「狼寶寶」的名稱。







二、中國童軍的起源



我國童軍運動首由嚴家麟先生於民國元年二月二十五日在武昌文學書院成立中國童子軍。



嚴家麟先生在學生時期,因為許多教導他的老師多是革命份子,所以在青年時期已有革命思想,而當時他又參加了學校救世軍的美式訓練所以在中國國勢日危之際,有了革命救國的想法,但是當時他的身體衰弱,所以無法參加革命軍事行動,於是他便決定以宗教與教育為一生的志願。



在1911年嚴家麟先生將英國的許多童軍書刊加以研究,並釋義童軍誓規與課程,並翻譯成中文,同時對於在幼童部的幼童們,用童軍的方法施予訓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果。



民國元年之際,嚴家麟先生病癒返校,他把初級訓練成績優秀的小朋友選為隊長,負責小隊訓練,當時人數不過為二十多人,同時隊員們自動捐製團旗,並制定服裝,領巾是用天藍色的,並擇定「二月二十五日」舉行宣誓典禮,自這一天起,中國童子軍便宣告成立了。







中國童軍簡史



民國前二年

於武昌文華書院創立幼童部



民國元年



二月廿五日

嚴家麟先生在湖北武昌文華書院創辦童子軍團,舉行榮譽評判庭,成立中國童子軍第一團,並定該日為中國童子軍創始紀念日。之後許多教會、學校及團體,亦陸續組織辦團。從此中國童軍運動便逐漸發展。



民國四年

第二屆遠東區運動大會在上海舉辦時,三百多名童軍參加服務,深獲各界好評。會後召開童子軍教育問題討論會,決定組織「中華全國童子軍協會」。



民國九年

中國駐英大使選派旅英華僑子弟十四人,參加第一次世界童軍大露營。這是中國童軍出現於國際場面的第一次。



民國十五年



三月五日

中國國民黨在廣州舉行中央執行委員會議,正式通過組織中國國民黨童子軍案,成立了「中國國民黨童子軍司令部」,全國開始辦理童軍登記,從此童軍有了統一的組織和訓練的準則。



民國十八年

改稱為「中國童子軍司令部」,並正式定名為「中國童子軍」由何應欽將軍任司令。



民國十九年



四月

在南京舉行第一次全國童軍大校閱暨大露營。此次大校閱之後各地頓時呈現活躍氣象,童軍運動突飛猛進。



民國二十三年十一月一日

中國童子軍總會正式成立,由先總統蔣中正先生任會長,戴傳賢先生、何應欽將軍為副會長。



民國二十四年

中國童子軍總會定每年三月五日為「中國童子軍節」。



民國二十五年

在南京舉行第二次全國大露營



民國二十六年

對日抗戰開始,全國各地童軍參加戰時服務,創造了許多英勇的事蹟,國際童軍聯盟(今為世界童軍總部)通過我國為會員國。



民國三十一年二月二十五日

舉行我國童軍創始三十週年紀念大會,確認嚴家麟先生為中國童子軍創始人,並定二月二十五日為「中國童子軍創始紀念日」。



民國三十九年

總會隨國民政府播遷台,總會遷台以後對於童軍運動的推廣不遺餘力。除了盛大活動外,每年寒暑假所舉辦的省性露營或活動亦有廿多次,尤其是近年來對於參加國際的露營、訓練、會議及活動甚為活躍。



民國四十五年

在高雄大貝湖(今澄清湖)舉行第三次全國大露營



民國五十九年

在新竹新豐舉行第四次全國大露營。



民國六十七年

在高雄澄清湖舉行第五次全國大露營。



民國七十五年

在台南烏山頭珊瑚潭舉行第六次全國大露營。



民國八十年

修訂中國童軍體系為稚齡童軍、幼童軍、童軍、行義童軍、羅浮童軍等五階段及各級進程活動。



民國八十一年

在台南走馬瀨農場舉行第七次全國大露營。



民國八十三年十月二十五日

中國童子軍總會改組,正式成為人民團體,省(市)及各縣(市)童子軍理事會,相繼分別改制為╳╳省(市),╳╳縣(市)中國童子軍會。



民國八十七年八月

在屏東科技大學舉行全國第八次暨亞太區第二十次大露營。









三、世界童軍組織



目前參加世界童軍組織共有146個國家,登記之童軍人口約有2,500萬餘人,為全世界最大之青少年組織。(1997年10月20日資料)童軍運動從貝登堡將軍於1907年創立以來,參加人數已超過250,000,000人。



世界童軍運動組織是國際性的、非營利的;主要運作機構有三:



1. 世界童軍領袖會議(World Scout Conference)



2. 世界童軍委員會(World Scout Committee)



3. 世界童軍總部(World Scout Bureau)





四、世界童軍總部組織



世界童軍總部是世界童軍國際組織的秘書性機構;其日常事務之進行皆由秘書長一人指導。秘書長同時也是世界童軍委員會之當然委委員,並且為世界童軍

組織中最主要的行政人員。



世界童軍總部於1920年設於英國倫敦,於1959年遷往加拿大渥太華。於1968年遷至現址─瑞士日內瓦。



世界總部的工作人員分散在七個辦事處,除世界總部之外,另有六個辦事處:



非洲地區辦事處位於:肯 亞

阿拉伯區辦事處位於:埃 及


亞太地區辦事處位於:菲律賓

歐洲地區辦事處位於:瑞 士

美洲地區辦事處位於:智 利.哥斯大黎加

歐 亞辦事處位於:烏克蘭

六個地區各有其地區會議及委員會,各區辦事處也為所屬地區負責秘書工作。這些地區組織在世界童軍組織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為他們提升了『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情誼與合作精神,並促進了地區內童軍組織的互助合作,同時也保證了世界組織所做影響地區的決定與政策能確實付諸實施。世界童軍總部對世界童軍會議及委員會提供永久性秘書方面的服務,並給予專業的協助以發揮二者的功能。







五、童軍徽



1、世界童軍徽



◎ 世界童軍徽是怎樣產生?



貝登堡說:我們的徽章取自在地圖上用於導向北方的『指北針』。此徽章的用意,在提醒每一位童軍必須像指北針那樣真實可靠地維護童軍的理想,並且指引他人走往此方向。



◎ 世界童軍徽的意義:



o以一朵三辦的百合花作為象徵,三個花瓣代表童軍運動的原則:



Duty to God 對上帝盡本分



Duty to others 對他人盡本分



Duty to self 對自己盡本分



o花瓣中的十字:象徵騎士的俠義精神。



o兩顆明星:代表『真理與知識』



o環繞周圍打結的繩圈:代表『團結』,無論如何拉,也拉不開,越拉反而越緊,代表童軍運動更為團結。圓圈則代表童軍活動是世界性的。



◎ 世界童軍徽的顏色:徽章採用白色而以紫色為底。



o白色,代表純潔(不准有政治參入)。



o紫色,代表領導與幫助他人。







2、中國童子軍徽



外型:為一朵象徵和平與純潔的百合花,這也是世界童軍共通的圖形。



o航針:指示童軍應朝著正確的方向,向上進取。



o三片花瓣:指示童軍為人處事應依據三條誓詞。



o兩顆明星:代表童軍的兩隻眼睛,時時留心觀察障礙和錯誤。



o兩旁傾斜的花瓣:表示錯誤和障礙。



o國徽:青天白日的國徽,代表我們是中華民國的童軍。



o笑口帶:兩角向上表示童軍是快樂的。表示童軍要心情常保 持愉快,並時露笑容,不論遇到任何困難均能處之泰然。



o智仁勇:意思是童軍應有智慧、仁俠、勇敢的精神。期望每位童軍應有好學、力行、知恥和不惑、不憂、不懼的精神。



o日行一善結:表示童軍至少每日行一善事。



六、諾言、規律、銘言、信條



「宣誓」是一件極其莊嚴的事,宣誓之前要慎重考慮,確實準備,立定志向,宣誓之後要盡心盡力,身體力行,實踐諾言。



1、諾言



「諾言」是童軍生活言行的指標,童軍申請入團必先完成初級訓練,經過宣誓並以健全自己、服務社會、效忠國家為終身奉行的意願,才可以穿著童軍「制服」,佩戴「初級章」和「領巾」、參與童軍活動,而正式成為「團」與「小隊」的一分子。



童軍的諾言是:



憑我的榮譽,我願盡力,遵守童軍規律,終身奉行下列三事:



第一、敬天樂群,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第二、隨時隨地服助他人,服務社會。



第三、力求自己智識、品德、體格之健全。



2、規律



「童軍規律」是我國固有的道德規範;也是待人接物、為人處世的指南針。一個童軍真正可貴的地方,不在於學會多少童軍技能;參加過多少野外活動,而在於是否能在日常生活中確實實踐童軍規律所賦予的意義與責任,從修身齊家做起,發揚服務行善美德:



童軍規律





誠實

為人之道,首在誠實,無論做事、說話、居心,均須真實不欺。





忠孝

對國家須盡忠,對父母應盡孝。





助人

盡己之力,扶助他人,每日至少行一善事,不受酬,不居功。





仁愛

待朋友須親愛,待眾人須和善,對生命要尊重,對社會要關心,對大自然要愛護。





禮節

對人須有禮貌,凡應對進退,均應合乎規矩。





公平

明事理、辨是非,待人公正,處事和平。





負責

信守承諾,克盡職責,遵守團體紀律,服從國家法令。





快樂

心常愉快,時露笑容,無論遇到何困難,均應處之泰然。





勤儉

好學力行,刻苦耐勞,不浪費時間,不妄用金錢。





勇敢

義所當為,毅然為之,不為利誘,不為威屈,成敗在所不計。



十一

整潔

身體、服裝、住所、用具須整齊清潔,言語須謹慎,心地須光明。



十二

公德

愛惜公物,重視環保,勿因個人便利,妨害公眾。





3、銘言



(一)準備



(二)日行一善



(三)人生以服務為目的



「準備」是童軍運創始人貝登堡先生送給世界童軍的共同銘言,用來鼓勵童軍隨時準備、養成良好習慣。



「日行一善」是助人的具體表現,其目的在激勵童軍「每日至少行一善事」。



「人生以服務為目的」是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遺訓,其目的在勉勵童軍要立志「服務」,培養「服務」的人生觀。







4、羅浮童軍信條



(一)力行中國童軍諾言、規律、銘言。



(二)恪守中華民國憲法,服從國家法令,並於法定年齡,妥善行使公民權。



(三)竭己之力扶助他人、服務公眾、以躋社會於安和樂利境地。



發揚中華文化,以促進「四海兄弟」、「世界大同」之理想而奉獻心力。







七、童軍禮節



1、三指記號



三指記號是全世界共同使用的手勢記號。食指、中指和無名指併攏伸直,表示童軍言行要時時刻刻不忘實踐三條諾言。大拇指扶著小指,代表童軍「以強扶弱」「以大助小」的精神。







2、徒手禮



右手作三指記號,食指和中指的指尖與右眉尖齊,掌心向下微向前方;戴便帽時,食指和中指的指尖與帽沿齊,兩眼注視受禮人。



3、左握禮



以左手行握手禮,以示兄弟友誼。左握禮的方法,是將左手的手指伸直,拇指和小指與中間的三指分開與對方的左手互握,這也是童子軍的一種暗號,因為大部分人的心臟都偏向左邊,這也表示了大家都是朋友兄弟,特別親切的意思。



4、執棍禮



行禮時,右手執棍,左手作三指記號,掌心向下,平擺胸前,食指和中指指尖輕靠棍沿。



5、注目禮



整隊行進或雙手提著物件時,概行注目禮。







八、手號操



團隊行動時,若因特殊環境的限制,需要保持行動的靜肅,我們通常用手號來傳達指揮者的訊息,以達到掌握團隊行動及培養團隊默契的目的。

Comments (0)

張貼留言